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

海尔,一个老牌企业的重塑之路

来源:恒行3 作者:恒行3 日期:2018-12-10 12:00:00

随着经济和科技越来越发达,人的寿命早已不是“七十古来稀”了。如果说三十岁的人正值壮年,那三十岁的企业呢?

恐怕不少企业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,因为据权威机构统计,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是2.97年。即便每年都有不尽其数的公司在注册,然而长久存活下去的,却是寥寥无几。

马云曾公开表示,希望阿里巴巴能成为存活到102年的企业。为什么有些企业可以成为“百年老字号”,有些却沦为时代的牺牲品?或许,我们可以从这个“正值壮年”的企业说起。

一、

1984年,青岛日用电器厂本年度的第四位领导到任了。换人频率之所以如此快,是因为这间六百人的街道小厂,已经因为经营不善等问题,亏空了147万元。

资不抵债、无法发放工资、没有行政补贴又不批银行贷款、工人罢工、工厂物资被哄抢……能被想象的内忧外患,几乎都集中在了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中。

当时,这位接手的35岁的年轻人或许并没有想到,他的力挽狂澜,让支离破碎的工厂摇身一变,成为全球白电第一的海尔集团。这个人,就是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

 

二、

工业经济时代,海尔交出了年营收超过2000亿元的完美答卷。不仅从地方企业发展成为跨国公司,更兼并了三洋等知名品牌。

而后,互联网时代的疾速到来,让张瑞敏不断思考和谋求蜕变。2016年,海尔集团再次凭借“自杀”重生的本事,让营收高达2016亿元,其中利润达203亿元。

2017年,海尔平台衍生业态中有40个“小微”获得了A轮以上融资,更有部分拿到了C+轮;2018年,海尔集团旗下子公司青岛海尔登上了美国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榜单。

海尔不仅没有渐渐消沉,反而能在“三十而立”之际,保持向上的冲劲,着实不易。就连马云,都在2016年带领湖畔大学学员拜访海尔时感慨:“今天带你们来海尔,是希望你们的公司能够活得和海尔一样长,至少活32年,也能感受到海尔今天的痛苦与转型。”

 

三、

究竟张瑞敏和海尔做了什么?比起同行或是同时期的其他企业,海尔的过人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?
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必须要明确企业成功的要素,那就是内部和外部的变量。

外部表现为政策、廉价劳动力、战略定位等带来的红利,虽说外部因素很直接有效,但想凭借上述因素达成基业长青几十年,怕是不易。

因此,更重要的便是企业内部的变量利好:组织管理。

改革开放之初的创业者,大部分都是撸起袖子加油干,真正看重组织管理,并科学落实到实处的寥寥无几。

2005-2015年十年间,海尔的营收复合增长率是6%,而利润复合增长率是29%。显而易见,海尔属于后者,始终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企业管理要素。

时至今日,除了企业管理,又有一个新兴要素呈现在人们面前:商业模式。不少人将推崇商业模式的一套带入海尔,批评它关注组织大过战略,甚至让张瑞敏去打造爆款。

然而张瑞敏只有一句话:“我可以自己去主抓一款产品,但如果组织不改变,我的手一放开,一切又会回到老样子。”

比起“爆款产品逻辑”,张瑞敏始终坚持在组织上去做调整,以便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。

 

四、

其实,海尔之所以能成功跨过三十年大关,并不是一股脑钻进了“抓组织”的死胡同里。相反,它对尝鲜和试错的勇气,超过了市面上绝大部分企业。

无论是六西格玛和5S管理,还是流程再造和平衡计分卡,大部分跟组织管理相关的工具,海尔都尝试过。此外,它甚至还自创了不少管理工具,好比OEC管理和“人人都是SBU”。

真正踏入过“无人区”的海尔,才有资格说自己领略过了旁人未曾领略的别样风景。

 

五、

最后,想跟大家分享一段商界战略管理大师加里·哈默尔和张瑞敏的对话。

“每个雇员都是自己的CEO,每个人都有自由去做他选择的事情,也就是为客户服务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润和目标。张瑞敏描述他的愿景,我必须说他的想法比较大胆,大胆到近乎疯狂!”

希望海尔和张瑞敏始终能带着他们三十多年前的那股勇气,走向更远更好的未来。